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工期与控制 >> 正文
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分析与控制
作者:龙坚一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0-9 22:14:14
在2~3d可达最高温度,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缓慢降温,约21d后降温至大气温度。

  2.2.3混凝土在降温阶段从热膨胀的最大变形开始降温收缩,此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也已增大,故降温收缩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变形能力时,就会产生收缩裂缝。

  2.2.4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关键时期是在降温阶段,从实践经验来看,混凝土浇捣后7d左右的降温时最容易产生裂缝,此时是施工保养中容易被忽视、也是防止产生裂缝的关键时候,这一点施工中应该更为重视。

  2.3施工时温度控制。为防止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施工时温度控制是关键。施工温度控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3.1构件内外温差控制。即内部与外表以及外表与大气环境的温差控制。由温差引起的变形和应力值可按式(1)和(2)计算:

  △L=L(t2-t1)α (1)

  δt=EC△L/L=EC(t2-t1)α (3)

  式中:△L——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值;

  L——构件的长度;

  t2-t1——温差,即温度变化值;

  α——温度膨胀系数;

  δt——混凝土温度应力;

  EC——混凝土弹性模量。

  混凝土降温时,热量从内向外传递扩散,表面散热快,温度低,从而形成内外温差,由上面理论公式计算出允许混凝土内外温差应是5~10℃。但由于结构构件不可能受到绝对约束,混凝土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徐变和塑型变形,多数工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10~25℃尚未开裂。因此,我国有关施工规范对这类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规定内外温差宜控制在25℃内。另外,环境温度越低,产生内外温差也越大,引起混凝土开裂的几率增加,这种情况下可采取表面覆盖等措施进行温差控制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

  2.3.2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水泥水化热引起升温后,在绝热状态下混凝土内部的稳定可用下式计算:

  T=T1+T2=T1+WQ(1-e-mΓ)/Cp

  式中:T——在绝热状态下不同龄期的混凝土内部温度(℃);

  T1——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T2——在Γ龄期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度(℃);

  W——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

  Q——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Kj);

  C——混凝土的比热容,计算式可取0.97KJ(Kg·K)

  P——混凝土的表面密度,一般取2500Kg/m3,为防射线,混凝土中掺入重金属(如钡粉)时取2800~3000Kg/m3;

  m——系数,随水泥品种,比表面及浇筑温度而异;

  Γ——龄期(d)。

  实际上,由于混凝土浇捣时总是暴露在大气中,与大气存在热量交换,处于散热而非绝热状态中,混凝土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远比绝热条件下最终水化热的温升要小。另外,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还与浇筑块的厚度有关,块体越薄散热越快,最高升温越低;反之块体越厚散热越慢,则最高升温越高。因此,工程实践中引入一个与浇筑厚度有关的系数ξ,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改用下式计算:

  T=T1+T2ξ

  2.4控制内部最高温度的措施。综上所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是由浇筑温度和水泥水化热量升两部分组成,为控制内部最高温度,针对这两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2.4.1避开炎热天气。尽可能选择温度低的季节浇筑,尤其应避开炎热天气。当必须在炎热天气浇筑时,可采用冰水或深井水拌制混凝土,对骨料进行冰水冷却,设置遮阳装置以降低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温度。

  2.4.2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和控制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温升。宜用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如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这些水泥水化热较少。若不得不用普通水泥时,可掺粉煤灰,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并减少水泥用量,选择合适的砂石级配、采用强度高的骨料,降低或延缓水化放热。

  2.4.3掺缓凝型减水剂。为防止出现施工冷缝,浇筑过程中需要适当延长凝结时间,同时缓凝型减水剂在延缓水泥水化的同时使水化放热速度减慢,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峰值,并能改善混凝土其他方面的性能。

  2.4.4施工过程合理化。可采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三种混凝土分层浇捣方式。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以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分布均匀。

  2.4.5预埋蛇型石英管。在混凝土体内预埋蛇型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